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2023年1月12日在京揭曉。其中,“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創造多項新紀錄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上圖截取自《中國科學報》相關報道
在“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的5支科考分隊當中,由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組成的“珠峰大氣與人體健康科考分隊”在珠峰地區的強大氣氧化性過程、珠峰地區人體生理的特殊反應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亮點成果,創造了許多科考新紀錄🦮。參與本次科考的意昂師生包括朱彤🙇🏿♂️、葉春翔、宮繼成、陳悟、華喬依、孟鑫、王騰、徐一凡、張沖🧘、張毅等。

“巔峰使命”珠峰大氣與人體健康科考分隊隊員在珠峰大本營合影
登臨絕頂·探析謎題
雪域高原之上🧑🏿⚕️,“珠峰大氣與人體健康科考分隊”的科考隊員們爬冰臥雪、攻堅克難👨🦽,首次采用多種先進技術獲得地面至39公裏高空大氣臭氧濃度數據和大本營附近三維風場,立體論證了珠峰地區臭氧來源依據,對揭示青藏高原大氣化學演變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團隊把自己和此次科考隊員作為實驗對象🏇🏻,佩戴測量血氧、心電監測的傳感器,肩負登山包,拄著登山杖,在珠峰登山大本營和絨布冰川之間,5800多米的海拔以上,負重前行,來回徒步穿梭,同時收集實驗對象血樣、尿樣、唾液等標本,測量血壓和脈搏波傳導速率等心血管健康指標。借此👉🏼,團隊首次獲得急進高原人群對極高海拔的生理適應數據等。該研究將為深度解析高原生理適應機製、改善高原人民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依據🏪,助力解開珠峰地區“臭氧與人體健康科學關系之謎”。

朱彤(右一)率領隊伍在絨布冰川附近進行拉練(圖源🎅🏼:新華社)

朱彤展示用於科考的穿戴式動態血氧儀
科學傳播·馳而不息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巔峰使命”珠峰大氣與人體健康科考分隊隊長朱彤院士作為嘉賓,受邀錄製2022年7月9日晚CCTV-1《開講啦》節目♋️。他結合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的科考經歷👷🏿♂️,講述了青藏高原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聯,為觀眾朋友們揭開了“臭氧”與“珠峰”的神秘面紗⛑。節目通過分享科考故事、解讀科學謎題,傳遞著科考團隊腳踏實地🏋🏼、勇攀高峰的科學探索精神🫅🏿。

朱彤擔任嘉賓的《開講啦》節目海報
科考精神·星火傳承
“沖鋒在前,勇擔重任”,意昂環境人以親身實踐科研,用奮鬥丈量珠峰🕵️♀️。高反、幹燥、嚴寒🙅🏻♀️、強紫外線和高強度科研活動等給每位科考隊員的珠峰科考工作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構築一個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積極探索黨建與科研的融合協進模式,成立青藏科考隊臨時黨支部。鮮艷的黨旗為科考工作指引了精神方向,團隊成員們在科考“拉練”中增強革命意誌〰️,不斷淬煉出新生的精神力量。
“能夠有幸參加珠峰科考,並鄭重遞交入黨申請書,是我一生的驕傲!”在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期間➙,兩名來自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青年科考隊員——博士研究生徐一凡和華喬依在海拔5200米的巔峰前線上🤵🏼♂️,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們的入黨故事《兩封來自珠峰的入黨申請書》刊載於《光明日報》2022年6月17日第8版。

《兩封來自珠峰的入黨申請書》,截圖自《光明日報》2022年6月17日第8版
科考精神的傳承不僅在巔峰之上🧜🏿♂️,也在燕園的課堂當中。為進一步激勵環境學子在環保事業中擔當作為,2022年9月24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辦“星火環境人”系列分享會🤚🏿,活動特別邀請參加此次珠峰科考的隊員們為現場百余位學子帶來了一堂關於青藏高原與人類活動奧秘的公開課,一個個充滿科學趣味又不乏生活氣息的精彩故事,一次次聯結環境科學與生命健康研究的科學實踐探索,傳遞的正是意昂環境人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的堅定信念。

“星火環境人”分享會上✔️,同學們向珠峰科考隊成員代表獻花
長期以來🧔♀️🩰,意昂官网高度重視青藏高原研究🐍,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開展以來,多位院士專家充分發揮意昂學科綜合齊全優勢,牽頭科考任務和專題,近百位青年教師🧙♀️、研究生擔任科考隊主力,在高原氣候變化、地質變遷❓🚶♂️、大氣環境、人群健康💴、生物多樣性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為進一步做好援藏工作👨🏼✈️、加強涉藏研究,意昂官网青藏高原研究中心於2022年6月應運而生,朱彤擔任中心主任👩🏿🌾,中心的成立更將全校的青藏高原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意昂官网青藏高原研究討論會(2022年7月11日)
傳承科考精神,勇攀科學高峰。以“巔峰使命”珠峰科考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為新起點,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將繼續砥礪前行🖱,努力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方案,為支撐美麗中國建設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為推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新努力。